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48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6篇
中国医学   152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中药保质期或有效期进行系统的调研,探讨中药饮片设定保质期或有效期的依据及其必要性,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药品监管部门制定有关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选用检索词为“中药材”并“有效期”“饮片”并“有效期”,“饮片”并“保质期”“中药材”并“保质期”“中药材”并“效期”和“饮片”并“效期”,利用CNKI平台工具以及Excel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数据库检索、筛选,获取中药材、饮片保质期或有效期或效期的相关有效文献共85篇,其中关于中药、饮片保质期的相关文献26篇,中药、饮片有效期或效期的相关文献59篇;在59篇关于中药有效期的文献中,74.58%的文献对于中药是否应该制定有效期、如何制定有效期等展开了讨论,25.42%的文献为中药有效期研究的实验性文献。结论:本文从中药材、饮片保质期与有效期的现状,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法,饮片分类、保质期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为中药饮片保质期制定,提供了详实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
适宜性产区能够保障傣族药的品质,然而有关植物类傣族药适宜生态因子及适宜产区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本研究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MPGIS)对植物类傣族药进行全国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首次提出了植物类傣族药主要分布区域的生态因子范围和主要土壤类型,如年均温8. 6~23. 7℃,年均降水量1 212~1 881 mm,年均日照149. 7~157. 4 W·m-2,主要土壤类型为强淋溶土、冲积土、高活性强酸土等。以179个采样点为基础,通过生态相似性分析得到植物类傣族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巴西、美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在中国主要集中在云南的西部和南部,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除此之外,本文通过分析傣族药人才匮乏、傣族药资源日益减少、文化传承具有局限性、科学研究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傣族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傣族药资源调研和保护工作、推进傣族药资料古籍的搜集整理、加强傣族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策略促进傣族医药发展。本研究为指导植物类傣族药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引种繁育等提供依据,为高品质傣族药的科学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样本,寻找与抑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部位(IEFV)可能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5 mg·kg-1),IEFV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73,11.47,22.94 mg·kg-1)。采用CUMS对小鼠造模,以IEFV及阳性药(氟西汀)为干预药物,用行为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药效学评价。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IEFV对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来确认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富集。结果:造模后,小鼠的不动时间大幅度提高、蔗糖偏好率明显下降,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下降,表明造模成功。给予IEFV和氟西汀后,小鼠不动时间、蔗糖偏好率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向正常水平回调,提示给药后抑郁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模型组可与正常组明显分开,同时IEFV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均显示有偏离模型组向正常组靠拢的趋势,与行为学结果一致。模型组与正常组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了16个变化显著的差异代谢物,包括12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4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通过MetPA数据库分析得到7条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TCA),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IEFV高剂量组可显著回调11种差异代谢物。结论:IEFV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可为IEFV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异病同证"是中医学对病证关系的特殊认识,起初是指不同的病具有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反映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在临证中主要体现在一方用于治疗多种病证。随着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形成,"异病同证"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多指西医诊断不同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股骨头坏死、髋骨关节炎、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是发于髋关节骨骼、软骨及滑膜的3个不同解剖组织的3种疾病,在疾病的晚期出现了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和腰膝酸软、行走无力的证候,无论是症状体征或中医证候,均表现出其相似性,体现着中医学"异病同证"的思想,本文从临床症状、影像变化、中医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探析3种疾病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结果发现,除了临床症状体征相似,3种髋关节骨病晚期均见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积液、滑膜增厚、骨质增生及软骨下骨囊变等相似X射线表现;肾藏精、主骨生髓,只有肾精充足,筋骨方可得以骨髓充养,肝藏血、主筋,肝血充足筋骨才能濡养,病至晚期,3种疾病与肝肾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肝肾不足、经脉筋骨失养是3种髋关节骨病晚期的共同病机,肝肾亏虚、腰膝酸软、行走无力亦成为其共同证候。不仅为"同证"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异病"的鉴别诊断、提高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水平、丰富中医学"异病同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全基因组层面对大麻(Cannabis sativa)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功能分析,为解析大麻TIFY家族基因功能及其对大麻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有大麻基因组数据,通过NCBI,PlantTFDB,MEME及TBtools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定大麻中的TIFY家族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组织差异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作图。结果:该研究共鉴定到大麻TIFY家族基因成员14个(CsTIFY1~CsTIFY14),分属于TIFY,JAZ,ZML和PPD共4个亚家族,其核酸序列长度为365~1 369 bp,编码氨基酸长度为118~442 aa,等电点为4.64~9.96。14个CsTIFYs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其蛋白均定位细胞核中。CsTIFYs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可参与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调控。转录组表达热图分析表明,CsTIFYs在不同大麻品种的雌花及同一品种的花、苞片、茎、叶中均存在表达差异。结论:该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到大麻CsTIFY家族转录因子14个,并对其结构特点和表达模式进行研究,预测大麻CsTIFYs可能在大麻的JA信号转导通路、非生物胁迫及大麻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将对大麻中TIFY家族的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大麻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笔者拟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寒疫病机以及清肺排毒汤的方药组成机制,认为该方能疏解表里、通调三焦,具有宣肺行气、透邪解毒、润燥化湿、逐水泻热的功效,切合COVID-19寒、燥、湿的病机特点,且能有效的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应推广全国各地广泛使用以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种中药润肤霜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致特应性皮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BALA/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膏霜组(润肤霜A组),芍药甘草汤组(润肤霜B组),芍药甘草汤加马齿苋,人参和忍冬藤组(润肤霜C组),芍药甘草汤加人参和忍冬藤组(润肤霜D组),给药剂量均为25 g·kg~(-1),以及阳性药他克莫司软膏组(3 g·kg~(-1)),每组10~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0.5%DNFB涂抹小鼠背部脱毛皮肤,每只100μL,连续7 d。第7天起,各组给予相应润肤霜外用干预,1次/d,连续15 d,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给药。每周称量动物体质量1次,每周对动物背部皮肤进行评分3次,记录皮损状况分值;处死小鼠后,取左右耳,打孔称量双耳质量并计算肿胀度;取背部皮肤固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末次给药后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中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持续性降低,造模区出现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结痂剥脱等炎性改变,皮损状况分值显著增加;耳部皮肤角质层增厚,耳肿胀度明显增加;镜下见表皮局部坏死脱落、表皮增厚、表皮增生,角质层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以及皮下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病变;血清IgE含量显著性增高;皮肤组织中p-STAT3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润肤霜C和D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皮损状况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润肤霜B,C,D组较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显著减少(P0.01);润肤霜C组小鼠背部皮肤坏死缺损和表皮增生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P0.01);润肤霜C和D组小鼠血清中IgE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润肤霜C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润肤霜B,C,D对特应性皮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润肤霜C的治疗作用最为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清IgE含量的升高,及抑制STAT3的磷酸化,从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脑卒中病例是由短暂性或永久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具有分辨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研究出许多策略用于改善缺血性中风的脑部抢救和恢复,包括抗氧化策略、神经元保护策略、抗炎策略等。进一步探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及寻找有效的药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简要总结近年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牡蛎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大连湾牡蛎素的成药性评价提供药效学数据。方法: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贞芪扶正颗粒(阳性药)组(3.9g/kg)和牡蛎素0.0625g/kg、0.125g/kg、0.25g/kg、0.5g/kg、1.0g/kg、2.0g/kg剂量组,除对照组小鼠每天灌胃蒸馏水0.2ml/只外,其他各组小鼠每天按上述剂量灌胃0.2ml/只,15天后测定每组小鼠的各项免疫指标,即碳廓清实验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溶血空斑实验检测小鼠抗体形成细胞(B细胞)生成的能力,并且计算各组小鼠相应的免疫器官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牡蛎素0.25g/kg、0.5g/kg、1.0g/kg、2.0g/kg剂量干预后,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强(23.31%、27.75%、31.79%、27.75%)、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形成的能力明显提高(17.71%、20.42%、18.50%、18.09%);牡蛎素0.0625g/kg、0.125g/kg、0.25g/kg、0.5g/kg剂量组干预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53.66%、120.73%、132.93%、123.17%、56.10%、12.20%);牡蛎素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无显著增加。结论:不同剂量的牡蛎素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相应的增强作用,随着牡蛎素剂量的增加,小鼠机体免疫不断增强,但增到一定剂量时,小鼠机体免疫不再增强,从剂量关系来看,0.5g/kg牡蛎素剂量组干预后的小鼠免疫增强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青蒿琥酯具有干预脑胶质瘤的潜能,但其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首先基于U87和U251两种人源脑胶质瘤细胞,探究青蒿琥酯对细胞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发现青蒿琥酯对U87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强于对U251细胞; Hoechst和TUNEL细胞凋亡染色实验也发现,青蒿琥酯可以显著促进U87细胞的凋亡(P <0.05),而仅大剂量的青蒿琥酯可促进U251细胞的凋亡(P <0.01)。接着,利用青蒿琥酯处理前后的U87和U251细胞裂解液,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和差异数据分析,分别获得青蒿琥酯敏感性和非敏感性细胞株的差异基因集以及青蒿琥酯效应相关基因集,旨在挖掘青蒿琥酯对两类细胞敏感性不一的分子机制。通过构建上述各对比组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和计算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药效相关的关键网络靶标;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关键网络靶标显著富集于多条与脑胶质瘤病理环节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转录激活因子4 (ATF4)-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3 (DDIT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PARP1)信号轴的富集显著性最高。分子对接结果也表明,青蒿琥酯与ATF4和D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